然后就是电影。这个就多了。
2019年国内有两部电影又叫好又叫座,一度被人称作中国影视产业的曙光——《流浪地球》和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。作为国产影视行业的长期关注者,我觉得国产影视在用心程度和创造力上从来都没有差过,每年都持续不断地有好作品出现,不必动不动就谈“崛起”。至少跟好莱坞相比,我们既不缺素养高的观众,也不缺有抱负的创造者,只是整个工业体系还需要时间成长。这两部作品我都很喜欢,无论是从制作水平上,还是价值观上,毫无疑问它们会分别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和动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。希望越来越多的诚意被观众看见,被市场认可!
我喜欢的有些电影作品,从故事情节上并无可圈可点,但从形式上做了有益的的探索。比如李安《双子杀手》,尝试了120帧和在真人电影中全程使用特效实现一个主角的脸(少年版威尔·史密斯),能举重若轻,让观众不觉得不自然,甚至毫无察觉。技术上可以说很成功,虽然费了这么多劲未必能对讲故事增益多少。希望有一天能找到更让人惊艳的应用。再如《蜘蛛侠:平行宇宙》,不知道是不是首创,但漫画风的3D电影真的很酷。
每年都必不可少的柯南剧场版,这一年是《零的执行人》。反正还是近年剧场版一样的调调,食之无味但弃之可惜。我为了研究究竟是长大后欣赏能力变了,或是回忆滤镜加成,还是真的一年不如一年,我重看了《天空的遇难船》和《世纪末的魔术师》。我忘了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,但让我震惊的是,感觉才出了还没多久的《天空的遇难船》,居然是2010年的,岁月啊!
说到粉丝向电影,作为一个老哈迷,我很久没追踪魔法世界的新动向,直到看了《神奇动物在哪里》。真心希望这个系列能继续坚持少消费经典,贡献更多出彩的人物和故事,让魔法世界更加充实。
在《为什么我们不待见审美》中提过,我很喜欢张艺谋的《影》,因为它“能满足你一切对水墨画的幻想,和一切对阴雨绵绵的江南的怀念”。记录这部电影诞生过程的《张艺谋和他的“影” 》也值得一看。
因读了严歌苓的《陆犯焉识》而顺便看了同样出自国师的《归来》,质量也上乘,但就远不如《影》那样让我印象深刻。
还有次公司活动看了部环保纪录片“Albatross”(信天翁)。它几乎跟风光片一样,没有旁白,主旨用一句话就能概括(塑料垃圾害死海鸟)。如果自己看可能会嫌无聊,但在大荧幕上专心地看,还是能被美与残酷触动到的。
还有一些也挺好看的电影,出于篇幅简单带过。《七月与安生》改编自宁波作家安妮宝贝的短篇小说,情感的处理很节制又很细腻。《憨豆特工3》怀旧但有些新创意的,你能想象憨豆在有虚拟现实眼镜的时代会惹什么新麻烦吗?《飞驰人生》故事本身俗套简单,但韩寒和沈腾简直天作之合,喜剧的部分很逗很舒服,最后拉力赛很酷很燃,让人对这项极限运动悠然神往。还有成名已久的经典作品《一步之遥》和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》,都名不虚传。
其它一些电影没太多可说的,就堆在这里:《港囧》《小丑》《东邪西毒》《建军大业》《十二生肖》《午夜巴黎》《驯龙高手3》《反贪风暴4》《我不是药神》《西虹市首富》《狄仁杰之无头神将》《哆啦A梦: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》。
除了电视电影,还有几次不错的剧场体验。
2018年感恩节假期,我在旧金山看了廖一梅《恋爱的犀牛》的巡演,又去拉斯维加斯旅游,看了太阳马戏团的两个秀,讲甲壳虫乐队的“Love”(爱)和武打超级炫酷的“KA”。
后来五月份去纽约玩,看了个外百老汇话剧“Perfect Crime”(完美犯罪)。在一个小剧场的第二排,超近距离看话剧的感觉很奇妙。案情在今天被各种推理作品养刁胃口的观众看来可能并不算亮点,受听力水平限制我在现场时还没完全看懂,但戏剧感十足的呈现方式就足够酷。这可能是百老汇连演时间最长的剧,女主演从1987年至今演了至少一万两千场(只请假过四场),简直传奇。
想想一年之前还可以毫无顾虑地挤在剧场里看戏,恍若隔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