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菜年糕汤

一箪一瓢,一期一会。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。

2023年12月25日

2023年读书小结(上)

作者:青菜年糕汤

先说虚构类作品。

今年看完的虚构类作品都很优秀。如果一定要选一本推荐,我会选择《金瓶梅》

去年的读书小结里,我说了在读张爱玲。自然而来地,想追溯一下她的师承之一——《金瓶梅》。

其实我最开始并没有打算看原著,而是在读田晓菲的《秋水堂论金瓶梅》。田晓菲是当代的一位学者。她在这本书里,按原著的章回,逐回赏析《金瓶梅》。不大搞“索引”、“考证”,而是专注于文本,读起来很舒服。读了四分之一后,因为写得太动人,我忍不住开始看起原著。

《金瓶梅》主要有崇祯本(绣像本)和万历本(词话本)两个版本。它们各有所长,在《秋水堂论金瓶梅》也用了不少篇幅对比,并更推崇崇祯本。我便也跟着选择了崇祯本。大概是因为一些由来已久的偏见,《金瓶梅》原书在微信读书和Kindle上都没有。我从维基文库上导出,只能看繁体版。

不知道是因为对繁体的一知半解,还是因为初读的陌生感,还是因为它更接近当时的世俗生活,读《金瓶梅》的过程还是挺辛苦的,完全不像无数遍读《红楼梦》那样轻松流畅。但书中真实的人性,细腻的刻画,依旧能让我不时拍案叫绝。

看原著时,我若注意到个有意思的细节,就开始期待《秋水堂论金瓶梅》会做如何评价,想看田晓菲会不会跟我一样抓到这个点。若是提到了,就有知己之感;若是没提到,那就更加得意。每看完一回原著,就会看一章赏析,就像把它当作是艰难阅读后的奖赏。

这种“开着弹幕”阅读的经历中,其实解说本身的参考价值倒在其次,它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模范,一个陪伴,一个督促。它好像一个观众,看着我阅读的过程,为我自己的每一次思考和发现鼓掌喝彩,鼓励我读得更细致。

当然,也是因为《金瓶梅》本身足够细腻,当得起拿着放大镜一般的细读。


我看过金庸所有的武侠小说,但一直没有机缘读与他齐名的古龙。今年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,读了古龙的《欢乐英雄》,很是意外之喜。

虽然故事“笨拙”,桥段也不失老套,主角们如果不是因为各种后台和运气,早死几百次了,但贵在气度非凡。理想主义的气质,对真挚情谊的歌颂,永远会让人动容。


我用了两年半,终于断断续续看完了“Harry Potter and the Methods of Rationality”(哈利波特与理性之道)。

这是哈利波特的一部同人小说。它的设定中,在去霍格沃茨之前,哈利是个成长在牛津大学教授家庭里的小天才、书呆子(就像《生活大爆炸》的谢耳朵)。故事讲的是这样的哈利在霍格沃茨第一年会如何认识魔法世界,会如何抵抗伏地魔。

故事里充满物理、工程、军事等理论知识的“术”“器”,哈利也身体力行地实践着科学思维方式的“道”(也是书名“理性之道”的来源)。故事里还有不少对原著中不合理部分的吐槽,或者是其他魔幻、科幻作品的梗,让人会心一笑。作为死理性派和哈迷,简直双倍快乐。

有读者批评说,它的不足是不懂情感,没有立体人物。我不这么认为。反之,我觉得这个故事里的哈利,笨拙地试图用他更擅长的理性去学习、理解情感,更显包容和真诚。


今年年初趁《三体》电视剧的热播,我终于想起来,读了《三体Ⅲ:死神永生》。这距我读前两部,已经过去了四年。

如果说评价,我只有拍案叫绝的份,直呼:太强了!刘慈欣这都是怎么想出来的!

但评价之外,我想来做一做翻案文章。

作为一个已经成为符号的经典人物,我在读这一部之前就听说过程心,也大概知道些她的“事迹”,也人云亦云地把她理解为“圣母婊”的典型。但当真的读了这个故事,程心在我看来却有人类本该如是的坦荡。

整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有对“责任心”的探讨,程心从开始的自责,到最后留下生态球的任性,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决定。

每一次选择本来就很艰难,没有一个选项是好的、对的。但换句话说,也没一个选项是错的。人类啊,不要太高傲,觉得出问题了都是自己的责任,你没有那么厉害。仁至义尽,心安就可以了。

我会这么想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面对故事中无常的情节,潜意识中想通过虚无主义来自我保护。经过这几年的世事变幻,世界范围内保守主义抬头,或许我们很快就能见证舆论质疑程心、理解程心、成为程心的转变呢。


我今年终于看了陈浩基的推理小说《13 67》

慕名已久,但因没在境内出版,一直买不到电子书。直到今年,发现它在一个叫“读墨”的平台有发行,才如愿以偿。

小说题目“13”“67”指的是从2013年到1967年。这本书以从晚到早的顺序,讲了六个发生在香港的故事,勾勒出这座城市五十年间的历史变迁。六个故事相互独立,又互有关联,结构上很精巧。这个作品用心地结合了本格推理和社会派,也确实很好看,我不到一个星期就看完了。但或许是因为期望太高,我觉得它有点被过誉。

从本格的角度看,有些阴谋的偶然因素太多,让故事显得假。我能理解作者的困难,在推理小说已经这么成熟的今天,要找到既让读者眼前一亮、又浑然天成的创意,谈何容易。

从社会派的角度看,从1967年的“颜色”革命,到21世纪另一种颜色的“颜色革命”,当中有变的,也有不变的,这个立意很有意思。但我会希望人物和思想可以挖掘得更深一些,不要浪费了这个立意。不过我也知道,再深可能就不是推理小说了。

说到底,这可能是推理小说这个文学类型本身的困境和极限,作者这样的完成度已经当得起“杰作”之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