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研究生毕业后,就在硅谷某公司工作,一晃两年半。
最近升了职。
发现自己能这么快且毫无波折地升职,我百感交集。有能力被认可的小小自豪,也有对遇到好的团队的庆幸。但此外,还重新思考了一些形成了挺久、但不成章法的想法。一股脑写了数千字,现稍作整理发出一部分。
有个笑话是这么讲的:
一部电梯里有三个人,一个人做俯卧撑,一个人头撞墙,一个人蹲着。到了顶楼,有人问他们是怎么上来的。有的人说头撞墙上来的,有的人说做俯卧撑上来的,其实他们都是坐电梯上来的。
我只想谈一些非常个人的心得和思考,即使可能会被嫌弃“站着说话不腰疼”,即使会和电梯里的那三个人一样好笑。
积土成山、积水成渊,都不是一日之功。一个选择、一个习惯,都要通过时间的力量发挥作用。
所以为了避免对细枝末节过于苦恼,或陷入局部最优,我一般会带入五年之后的自己。
我会这么问自己:
五年之后来看,这事还重要吗?五年之后,我会希望自己选择了什么?五年之后,我会感激自己从现在开始养成了什么习惯?
这个思考方式曾帮助我完成了大大小小的很多选择,避免了很多盲目和焦虑。
五年之后我就三十岁了,那个时候不知道会在哪个国度做什么。
但我想,我是早一年还是晚一年被贴上“资深”的标签,对三十岁时的我影响都极其微弱,毕竟这是早晚都会到来的一个时间点。
如果这么来看的话,我发现尽快升职是最不重要的事情之一。
下面我就来分三个角度说说为什么升职不那么重要,以及更重要的——什么更重要。
第一个角度是钱。它会占用两篇的篇幅。
与升职随之而来,也是大家追求升职的主要动力,自然是钱。
但放到整个职业生涯来看,至少作为一个目前在硅谷的程序员,大多数的收入都增长未必是通过升职来实现的。
而是股市和跳槽。
股市包括创业公司突然上市,或是上市公司员工持有(或变相持有,如RSU)的公司股票大涨。这往往是命运给你承担的风险标好的价格,也是可遇不可求的运气。对于这部分并没有太多可做的,只有安心等待。
另一个的就是跳槽。
在硅谷,相比于每年的加薪,很多公司更愿意在招人时开出慷慨的工资,所以每过几年就跳一次槽是合情合理的惯例,甚至被认为是硅谷发展的文化基础。其它地区、其它行业的朋友请谨慎参考。
由于一直以来工作得顺风顺水,同时拿着其它公司很难给到的收入(借了RSU的东风),我倒是从没有跳过槽。但这不妨碍我们从跳槽的角度来思考:
几年后,当我想跳槽时,是什么让我能获得好的评价,从而更上一层楼?
(以下对社招流程和要求的描述纯属道听途说,且难免陈旧,仅供作为职场规划的参考,不要靠这来准备你即将到来的应聘。)
对于一个资深但还在开发一线的软件工程师,主要会被考察三项:算法题,系统设计,项目经验。
算法题的考察只是个过关门槛。只要重拾起第一次找工作时的技能,能交流顺畅,写得又快又好,就能过关。换句话说,这并不能让你脱颖而出。作为未雨绸缪,可以偶尔做点题保持手感,但基本不需重新长期积累。